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迎雅新吴志胜:信息化就是竞争力,效率升级让我每年实现40%增长

  • 社会
  • 2023-03-31
  • 17
  • 更新:2023-03-31 16:48:08

2018年,定制家具行业步入高速发展阶段,"价格战"越演越烈,行业加速进入洗牌期。而在竞争尤为激烈的定制之都广州,刚退出原合伙工厂的吴志胜,却毅然拿出全部家当在这一年创立了纯代加工厂“迎雅新家居”。更让人惊叹的是,迎雅新每年都能保持40%以上的增长,2022年便突破4000万元。作为快速崛起的纯代加工厂,吴志胜有着一套信息化、数字化、平台化的开放性工厂经营思维,他携手酷家乐打通前后端,用效率换取价格优势,用信息技术构建企业竞争优势,快速赢得近200家门店的信任与合作。

迎雅新吴志胜:信息化就是竞争力,效率升级让我每年实现40%增长  第1张

01 三度举债创业,迎雅新承载着技术男的底气与情怀

2009年下半年吴志胜进入定制行业,彼时他还是初出茅庐的定制柜体设计师,负责量尺设计,一干就是5年。到了2015年初,借了8万元再加上自己的积蓄,一共投入25万元,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合伙创业之路,这两年吴志胜拿着5000元月薪,负责工厂的整体运营,主抓技术。都说创业维艰,后因与合伙人的经营理念不同,于2016年10月退出。

退出后,技术男吴总开发了一个辅助设计的CAD插件,凭借多年行业经验和技术功底做出了一些成绩并在区域同行中形成了个人口碑,2017年便和卖软件时结识的志同道合的同行合作,正式开始了第二次合伙创业。这一年拆单软件、数控料机等软硬件开始兴起,吴总认为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来改造旧流程,才能和其他工厂进行差异化竞争。从试装到不试装,吴总利用技术手段对公司设计、生产、交付流程改造并取得了很大突破,到年底公司业绩做到近2000万。

【迎雅新家居工厂实拍】

2017年底,积累了足够经验和底气的吴总决心主导创业。2018年伊始,他拿着50来万合伙人退出分红,带着自己的初始团队和2个合伙人,开始了第三次创业征程。“我们三个合伙人,我是湖南迎光乡的,一个是大新乡的,一个是新邵县的。2018年也是我们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迎来了崭新的时代,我取了迎新这两个字,也代表我们不忘出处,不畏将来的创业精神。另外我们希望我们的企业能在这个新时代给客户带去一份高雅的新生活,怀着这份美好的愿景和情怀,迎雅新诞生了”。吴总激动地分享着他入行十几年的奋斗生涯。

2018―2022年 迎雅新家居创业大事记

2018年,开设工厂第一年,生产数字化加持,主打“免试装+低价”吸引第一波合作客户。

2019年,3月开始启动 ERP 管理系统,实践订单数字化;7月正式确立“迎雅新&酷家乐”前端设计项目合作

2020年,2-3月疫情期间完成2000多方车间改造,实现小而精的流线升级。茂名、惠州、江门等周边城市四五十家同行到厂参观;9月,正式确立“迎雅新前后端一体化”打通项目;12月,完成产品、设计、报价、下单、生产、跟单、售后的架构逻辑

2021年,增加pet的生产线,增加了大概6000方厂房;1-6月,增加ERP的系统成品仓、原材料仓板块,全部完成数字化;6月,完成第一次基础产品的前后端数据理论对接;9月,完成第一轮参数化模型库搭建;10月,搭建企业自定义报价清单;12月,完成第一波内部代工客户的设计下单1V1培训

2022年,3月,代工客户正式参与前后端一体化下单生产落地磨合;6月,完成企业库参数化模型第二轮优化;7月,打通酷家乐订单数据与企业ERP的数据对接;12月,实现内部30%代工客户订单100%酷家乐下单

2023年-自有品牌“稳鹿”筹备招商,3月,打造产品体系的多样化,加入烤漆、静电喷粉系列产品;4月,通过酷家乐实现企业300平方展厅从硬装、护墙、定制、软装的整体落地。

02我们的核心是软件系统和生产体系,效率升级带来的价格优势让我们活下来

“2020年疫情暴发的那一年,我面临了创业以来最大的三个挑战,一是疫情打乱了我们的业务和生产节奏;二是当时我租下了6000方的厂房,毋庸置疑带来了一些资金压力;三是6个业务员陆续离职了5个。其实对于他们的离职我有心理准备,我觉得我工厂的核心是我的整个软件体系和生产体系,而不完全在于业务团队。”吴总的底气来自疫情三年的持续增长,坚持构建技术驱动引擎让迎雅新在残酷的外部环境中存活下来并实现每年至少40%的持续增长。

“经过了这三年,我们反而增强了自己所有的底子。我们最强的就是从前到后的信息化系统,效率升级带来的价格优势是我们能够活下来的根本原因。当时别的厂都需要试装,甚至需要人手工拆单,我们全部取消掉,这里节省了大量人工和出错损耗的成本,所以价格我就有一个很大的优势了。在接下来的第二个五年就要靠我们的前后端一体化的整个大体系了。”吴总信心满满地说。

那么迎雅新在创业之初又是如何利用效率升级带来的价格优势吸引第一批客户并活下来的呢?这离不开吴总的政策“三把斧”。

第一,报价比同行低14%。当初的卖价大概在135~140(元/

有话要说...